过去,所有Web设计都只是围绕着网页。但近年来,设计师纷纷喊着“为移动设计”或“移动先行”的口号,开始着手为移动设备设计。但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,应用的未来不是移动,而是消息提醒。
如今的移动设备俨然已成为人类的义肢大脑。移动设备可提醒我们开会事宜,在他人想到我们时发出相应通知,并帮助我们找到回家的路。Siri和Google Now等智能助手技术只会让这一需求变得更加强劲。移动设备的消息提醒系统已然成了一片硝烟弥漫的战场,各大应用都在争相吸引人们的注意。
在UGC商业模式中,通过消息提醒不断将用户召回应用,是保持用户参与度的必备要素之一。
弗莱德·威尔逊将移动消息提醒称作游戏规则的颠覆者10 。
10 弗莱德·威尔逊,美国著名风险投资人、创业博客作者,参见http://www.avc.com/a_vc/2011/03/mobile-notifications . html。——译者注
消息提醒已成为我使用手机和应用的最主要原因。我很少直接打开Twitter应用,只是会在看到“10条新@”后点击这一消息,从而进入Twitter的“@我的”页面;而在看到“20个新签到”后,我会点击消息提醒,并进入Foursquare11 的好友界面。
11 签到应用,《街旁》的原型。——译者注
他列举了三大理由,用以解释为何消息提醒是一次巨大的转变。
首先,消息提醒使我可以同时顾及手机上的更多应用。我不需要把所有应用都放在主屏幕上。只要在新鲜事发生时,我能够得到消息提醒,就不会在乎这些应用图标在手机内的具体位置。
其次,可安装的通讯应用软件要多少有多少。目前我的手机上已经有了短信、Kik、Skype、Beluga和GroupMe,而且我还可以安装更多。我不必只使用其中一种应用,只需点击消息提醒就够了。
最后,显示消息提醒的那一屏已成了新的主屏幕。每当我拿出手机时,首先要做的就是查看消息提醒。
消息提醒的有效性与邮件抵达率的衡量方法大致相同,即发出一定数量的消息,其中部分达到了期望中的效果。无论消息的载体是邮件、短信还是移动应用,该方法均成立。